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
浏览:691发布日期:2010-11-30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好这两项工作,必须认清两者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中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依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发展。对此,本文明确提出以下观点: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发展的基础,人才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升是学科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前提,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和难点所在,组织管理整合是促进学科发展和课程落实的保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课程改革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战略工程和生命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好这两项工作,必须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把学科建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基础,牢牢把握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这一学科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前提,紧紧抓住课程内容整合这一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和难点,通过组织管理的整合为落实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一、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发展的基础

   
一般来说,学科是一定科学领域内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术分支。学科体系是一种有形的逻辑,是通过一定的范畴、原理的有机统一联系起来的系统。[1]学科体系是一种理论模式,是理论发展成熟的标志,凝结着这门学科理论发展的精华。学科建设是对相关学科体系的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的规划整合。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学科体系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课程体系,但一般来说,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体现,课程体系反映学科体系的内容,是学科基本内容的浓缩,学科体系要对课程体系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互关系,并明确指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相辅相成。可以说,离开了课程,学科就没有了依托;而没有学科,课程就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出现空洞化的局面。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从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来看,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即都要在根本上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都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知识教化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和社会责任。[2]具体来说,它们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都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作为青年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并愿为之不懈努力奋斗,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一大批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其最新成果不断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理论支撑,在理论上分清是非,从而及时、准确、深刻地解答人们在社会中面临的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澄清人们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各种困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创新性、实效性和持久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力量,就能从新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上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就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层次和教学品位,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深度和理论穿透力,满足当代青年学生成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也将有力地促成学科的整合和发展,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等二级学科的研究。从根本上说,要想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把真理交给群众去掌握,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真理的力量化为社会的力量,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是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从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实践中提出来的,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是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各二级学科的设立也是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设置直接对应或紧密相连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学科点申报和建设,也大多是以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成果为背景,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梯队为基础。此外,从学科发展的动态过程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实践,教师也可以从教学过程及时发现人们的思想动态,把握新的社会思潮对人们的影响,认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并在理论层面和教学科研活动中推动解决,从而在实践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一定要通盘考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问题,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中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实学科基础。同时,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合时宜的改造,提高其教学水平。要在学科建设中树立学科研究的整体意识,学科发展的实践意识,学科面向的开放意识,自觉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是学科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前提

   
一个学科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专门化的组织活动,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工程和教学科研活动的中枢,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没有一流的学科,就难以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就不会培养和吸引一流的人才,就无法创造出一流的成果,就难以向公众提供一流的教育公共产品和有价值的社会服务。当前,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都面临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这些问题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明显制约着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推进。
   
在教师职业队伍建设上,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个方面。在人才培养和教师梯队建设上,现有教师年龄结构偏老,中青年师资队伍薄弱,学术带头人匮乏,学术气氛不够浓厚,教师普遍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刻理解不够,问题意识不强,缺乏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把握和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创新研究能力。[3]在国外人才引进方面,由于学科的特点,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比存在着天然的困难,没有现成的国外学科建设模式和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
   
在教师职业素质提升上,既面临着历史形成的瓶颈制约,又面临着现实的思想和体制障碍。由于历史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很多教师都毕业于经济、历史、哲学、政治类专业,在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思想认识和体制机制的制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这项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和科研平台从事学术研究,缺乏知识更新和学术提升的发展空间,人为的降低了这些教师的学术地位,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流失,很难留住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有许多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教师纷纷转行从事经济、管理、历史等方面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新课程体系中,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人才培养。只有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才能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追求,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在队伍建设上,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力量整合。要注意整合分散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中的现有学术力量,在突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整体优势和学科合力上下功夫,吸收人才,培养新人,壮大队伍;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创新人才的重点扶持,造就一批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要加强对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各学科各专业的领军人物;要加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有志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后备人才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要加强自我修养,要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精神、道德人格四个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学养丰厚的专家学者,言行一致的道德楷模,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既要与时俱进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又要从实际出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论课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学习研究,还要以创新的精神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和难点所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置和建设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方向和主体价值观(主流价值),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其学术成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运用和集中展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改革方案特别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要包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体来说,在纵向上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研究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横向上要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但是,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置一改过去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列在三个不同的学科门类中的做法,要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和综合考察。如何按照这一思路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和难点所在。
   
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05改革方案还特别强调要注意避免以往教学内容体系僵化,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的问题,要在改革中克服过去每门课程微观看自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联系的现象。课程内容要重视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要与现实对接,直面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社会焦点问题和理论难点问题。要把时代精神、生存方式、社会思潮变化的大背景下反映时代变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把学术论坛的内容变为大学讲坛的内容,解决授课形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努力适应学生思想、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整合课程内容必须编写新的教材。新的教材必须要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成果,体系严谨、内容科学、形式新颖、可读性好、时代感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支持下,广大理论工作者和高校教师已经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课程内容的整合对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除了受学科体系的规制外,还要遵循教育规律,考虑受教育者的需要、教师的能力、教学的实施环节和评价环节,显然还无法照搬学科体系的成果。这是因为课程体系是一个传播知识、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而学科体系是一个归类整理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四、组织管理整合是促进学科发展和课程落实的保证

   
当前,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正在经历着一个超常规的建设和发展过程,既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的羁绊,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的一级学科的设立将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学科布局带来冲击,有的学科需要分立,有的学科需要整合,由此带来组织人事上的变动和利益关系上的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巩固改革成果,保证学科发展和课程改革顺利进行,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工作作保证。在新的条件下,原有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工作机制等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组织管理整合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基层组织的改革和建设。这一部门始终处于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既是改革方案的最终实践者,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交汇点,因而有其特殊性和敏感性,为了做好新旧课程方案衔接工作,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层组织改革必须慎重,有步骤有区别的稳步推进。
   
在实践中,一种可行的做法是建立一种同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相适应的、同新的课程改革相一致的基层教学科研一体化组织。具体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可以挂靠到高校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政治学院,在教学管理上保持相对独立性,基层教学组织与学院基层科研机构相融合,按照学科和课程设置,可以由各研究所负责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并建立一整套与此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保护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新课程设置方案的顺利实施。
   
在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各高校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把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在重点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称评聘晋升和基层教学科研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给与重点扶植。同时,要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搞好,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外,还必须与高校中的其他职能部门,如教务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党委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

   
总的来说,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以创新的精神和胆略,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智慧,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

[
参考文献]
[1]
罗云. 论大学学科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7.
[2]
梅荣政.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三个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0月上).
[3]
杨瑞森. 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5.


注释:学科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包括学科、学术领域、课程、纪律、严格的训练、规范准则、戒律、约束、熏陶等。伯顿·R·克拉克认为:学科明显是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它按学科,即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参见伯顿·R·克拉克著《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4.

 


关闭窗口